前段时间,“优衣库联名T恤遭疯抢”再一次让优衣库登上了热搜,朋友圈霸屏一时,还没来得及好好说这件事,圈内又发起了另一件事,即“Forever 21撤离上海”。
两者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独立偶发事件,但都是属于在中国市场风光一时的快时尚头部品牌,有人不禁要问,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到底还吃不吃香?
靠“快”赚钱的快时尚头牌ZARA、优衣库,关店、业绩下滑也找上门
Forever 21撤离前夕,清仓甩卖
靠“快”赚钱的快时尚头牌ZARA、优衣库,关店、业绩下滑也找上门
Forever 21天猫旗舰店宣布终止营业
当流量红利丧失,消费者需求转变,艰难生存的快时尚必然要走上转型升级道路。
日子难熬的何止是Forever 21,ZARA、优衣库、H&M这些快时尚头牌也开始“慢”了下来。
在2016到2018年间,ZARA的门店数量基本没有变化,数字分别是193、199和195。
2017年2月,ZARA关闭中国区最大的旗舰店;7月,H&M放弃了每年在中国新增10%至15%家新实体店的目标,同时西单大悦城店也迎来了撤店的命运。
靠“快”赚钱的快时尚头牌ZARA、优衣库,关店、业绩下滑也找上门
当“天下武功为快不破”的“快”被时代点了穴,快时尚头牌们遇到了什么困境?
消费场景更迭,电商冲击严重
随着全球网络购物的兴起,大批消费者转向电商购物。
独特、个性成为Z世代新的追求,加之中国细分购物平台——淘宝购物、抖音、网红明星带货等兴起,线下实体店客流量被分流。
电商通过网络与消费者快速搭建起穿越时间和空间界限的桥梁。
一件商品,从设计到上架时间周期更短、更新商品频率更快,不断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,电商行业比快时尚品牌更扎实地做到“唯快不破”。
行业处境艰难,破局之路漫漫
伴随着实体经济的衰落,快时尚行业也面临一场生死抉择。
根据腾讯数据实验室发布的《2018服装消费人群洞察白皮书》显示,在中国,不论“看”还是“买”,线上渠道成为消费者服装购买链路中最重要的渠道,并且其中90%的消费者通过公众号、电商平台等渠道购买。
快时尚品牌通过哪些手段来赶上时代进程的“更快”
力挽狂澜的ZARA,转型电商
面对发展瓶颈,ZARA也没有坐以待毙,而是积极转型布局中,并在今年取得了初步成绩。
在2019财年第一季度,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5%为59.27亿欧元;净利润增长10%,至7.34亿欧元。
虽然销售额相比2017年同期14%的增长仍是较低的数字,但相比去年同期的2%已经有比较大的改善。
通过科学技术,让品牌在迅速迭代中成长
VR虚拟试衣间的出现,又一次让线下实体店体验感优势更上一层楼。
线上购物始终存在着尺寸、样式方面的体验缺失,而消费者在线下购买服装的退货率较低,可以利用科技技术来放大线下实体店的优势。
完善“先试后买”的购物体验服务,给消费者一个无缝衔接的多渠道消费体验,也将会是快消品牌的生存之道。
“以快取胜”的时代过去了吗?其实不然,只是别人早在时代中练就了“五花八门”的招式和“野路子”,各显身手中就要看眼光和执行力。
推荐阅读:旗龙